世界人工智能大会(WAIC)揭示了一个趋势:AI大模型正在引导一场史称“百模大战”的技术竞逐。
作为在行业中一直强调算法的企业,脉络洞察经常被问到关于AI、AIGC、LLM等领域的问题,于是决定和大家分享一些思考。先总结,我们的核心观点可以概括为:AI将无处不在,但ChatGPT不会是所有人的优势(除了OpenAI)。
01 AI将无处不在
相信这是所有体验过GPT-4的朋友都能感受到的事情,更不用说刚刚正式开放的Code Interpreter了。这两年,基于AI诞生的各种应用简直叫一个络绎不绝,在风起云涌的“百模大战”中,有人贡献了“驴肉火烧”这样的经典段子,有人打趣说“国产大模型的核心竞争力是取名字”。
WAIC展区的大模型们 图源:摄影师申远 (全部摄制于WAIC现场)
至于脉络洞察对AI的投入,则是从2019年就开始了的。时至今日,已经完成了训练数据的构建、模型的训练、微调和测试,形成了生命科学行业的垂直领域模型。直到22年底ChatGPT-3.5推出之前,脉络洞察都是行业内AI模型运用的先行者,在业内大多应用还在依靠人工的时代,脉络洞察就用AI完成了特定任务场景的人工替代。
这相当于,在刀耕火种的年代,脉络洞察率先拿起了弓箭,拥有巨大优势。
可是GPT-3.5一经面世,就把局面变成了人人都可以迅速拥有一挺机枪,虽然当时打得还不太准,但胜在门槛很低,成本也能接受,最重要的是,声音大。
接下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,GPT-4大幅超越了GPT-3.5,机枪打得准多了。目前市面上可以清晰地看到,从能力来说,GPT-4是一枝独秀,一骑绝尘,一马当先,一……
AI技术的突破,令很多企业不再需要经历我们曾经历过的痛苦过程——数据清洗-标注-训练-再迭代等等。我们付出很大代价建立的优势被快速拉平,我们震惊,迷茫!
那么,是不是大家都可以拿ChatGPT形成自己的优势呢?
02 ChatGPT不会是所有人的优势
我们先来思考一个问题:PC时代,“Wintel组合”占据市场主导地位,内核是英特尔的CPU,操作系统是微软的Windows,那些依赖于“Wintel”的各种PC产品,核心差异会在哪里呢?笔者认为,大多数情况下,差异也只在于工业设计和市场营销了。
与硬件产品相对,以游戏为例的软件产品,运行需要系统,而又不依赖于系统。产品的升级完全可以自给自足,甚至与系统相辅相成——游戏的升级可更适配系统,给用户更完美的游戏体验;系统的升级则能为产品提供更为丝滑的运行环境。
所以,回到片头,我为什么说“ChatGPT不会是所有人的优势”?
如同「操作系统」之于「PC」,很多雨后春笋般的大模型产品,正是依赖于ChatGPT本身,其产品能力的升级,多取决于ChatGPT的升级;而它们又不完全同于「PC」,因为,ChatGPT的升级给他们带来的,也可能是消亡,毕竟我们谁都不知道,下一个版本的ChatGPT,又会延展出多少原生能力!
实际上,这也是脉络洞察所“忧患”的,我们不希望自己是依赖系统升级而升级的“PC”,我们致力于将自己打造成独立自主、可自我升级的“游戏”。
有些朋友可能知道,我们的内容管理平台脉络慧牍,最初主打的是标签能力(标题级标签、概述级标签和模块级标签,自主运维标签能力等),解决了令很多药械企业备受困扰的内容存储和检索难题。我们没有想到,ChatGPT的出现,居然使得这些基础能力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被拉平了,某种意义上,ChatGPT甚至成了我们的竞争产品。
不瞒您各位说,在那段时间,我们是恐慌的,恐慌之后,我们决定接入ChatGPT的能力,将“竞争”转变为“结合”。
现在,除了最根基的标签能力,脉络慧牍已经可以自动实现段落级摘要、页面级摘要、内容解读、模块化拆解等高阶能力。再结合AI辅助生成的医生观念数据,精准洞察医生适合的内容,快速生产及分发,实现内容触达的“千人千面”。
甚至,我们还在探索内容的自动生成等应用。
03 写在最后
在脉络洞察的“游戏世界”里,AI技术的迭代只会不断辅助我们优化产品体验,我们不排斥任何新技术,只要它能让我们更好地服务生命科学行业,造福患者。
我们会采用ChatGPT,但ChatGPT不会成为我们
游戏运行于系统,但系统不会成为游戏
AI终将无处不在,但AI永不会成为人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