脉络洞察 | medomino

医药代表面对不熟悉的客户(HCP),如何自然地开启学术话题

HCP360
LUY 2025-10-29

摘要:

开启 HCP 学术话题需先做 5 分钟基础调研,再分办公室、门诊间隙、学术会议 3 类场景用对应话术切入,遵循不硬关联产品、不泛泛而谈的原则,可借脉络洞察 AI 助力。


一、开启话题的前提:做 5 分钟基础调研,避免无的放矢

不熟悉不代表要盲聊,提前花 5 分钟做简单调研,能让话题精准命中对方兴趣,这是自然的核心。

查近期专业动态:通过医院官网或学术平台,快速确认对方的科室、亚专业方向(如呼吸科→专注 COPD 还是哮喘),或近 1 年是否发表过相关论文、参与过学术会议。

抓共性学术热点:若没时间查个人信息,就聚焦其科室的通用热点,比如心内科近期是否有《高血压防治指南》更新,内分泌科是否在关注GLP-1 类药物的新适应症,用行业共性话题降低切入难度。

二、3 类自然开场话术:分场景适配,不尬聊

根据与 HCP 初见的场景(如办公室、门诊间隙),选择不同的切入方式,核心是先抛价值信息,再引话题。

场景 1:办公室拜访(时间相对充裕,约 3-5 分钟)

优先从 “对方的专业成果” 切入,体现你 “关注他的工作”,而非只关注产品。

话术示例 1(关联对方论文):

“李主任您好,我是 XX 公司的小王,负责呼吸领域的学术支持。上周偶然看到您在《中华呼吸病杂志》发的关于COPD 稳定期排痰管理的论文,里面提到黏液溶解剂联合雾化的方案,我们最近刚好有个这方面的真实世界研究数据,想和您请教下,您在临床中用这类方案时,最关注患者的哪些反馈呀?”

话术示例 2(关联对方亚专业):

“张医生您好,我是 XX 公司的小李,了解到您在科室主要负责糖尿病足的诊疗,我们上个月刚整理了糖尿病足患者抗感染用药的国内外指南汇总,里面有几个新的用药推荐,想和您同步下 —— 您平时在选这类药时,会优先考虑哪些因素呢?”

场景 2:门诊 / 科室间隙(时间紧张,1-2 分钟)

用快速传递学术热点切入,不占用过多时间,同时留下有价值的印象,为后续沟通铺垫。

话术示例 1(分享指南更新):

“王主任您好,打扰 1 分钟,我是 XX 公司的小张。刚看到《中国 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》今年更新了,里面提到合并心血管风险的患者优先选 SGLT2i 类药物,咱们科室这类患者多,这个更新对您临床用药会不会有参考?我把指南摘要放您桌上,后续有需要随时找我。”

话术示例 2(分享短篇研究):

“刘医生您好,就说 1 句:《柳叶刀・呼吸》刚发了篇短文,说轻度哮喘患者用按需吸入激素能降低急性发作风险,和您科室的患者群体挺相关,我截图发您微信了,不耽误您时间。”

场景 3:学术会议 / 科室会偶遇(非正式场景,轻松切入)

用会议相关话题拉近距离,避免刻意推销的感觉,更像同行间的专业交流。

话术示例:

“陈主任您好,刚才听您在会上聊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目标,特别受启发。我们之前有个针对 80 岁以上患者的用药研究,收缩压控制在 150mmHg 以下时,不良反应率比 140mmHg 以下低很多,您觉得这个数据对临床有没有参考价值?”

三、关键原则:2 个 “不”,避免话题变尴尬

不硬关联产品:初次开启学术话题时,重点是聊学术本身,比如讨论指南观点、研究结论,等对方主动问你们产品有没有相关数据,再自然衔接,避免上来就说我们产品符合这个指南,会显得功利。

不泛泛而谈:话题要具体,比如不说 “您对哮喘治疗怎么看”,而说 “您对哮喘患者用长效 β2 激动剂联合 ICS的方案,有没有遇到过患者不耐受的情况”,具体问题更容易让对方有话可接。

也可以找脉络洞察帮忙解决,脉络洞察的AI套装,有赋能一线代表的客户互动助手,结合全球及国内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,核心能力包括HCP动态追踪、个性化触达话术生成、智能问答等,完全符合药械企业场景,有效帮助一线代表与HCP之间建立信任。

更多精彩文章

了解更多
演示
企微

扫描添加企业微信

企微二维码
邮箱

合作邮箱请发送至

service@medomino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