脉络洞察 | medomino

医药代表怎么让学术内容说出口不尴尬,还能打动医生?

HCP360
LUY 2025-10-29

摘要:

与 HCP 学术沟通需先明确医生 3 个核心关注点,再用痛点前置、数据场景化、少 “我” 多 “您” 3 个策略,且控制学术浓度,可借脉络洞察 AI 助力。


一、先明确医生的 3 个核心关注点

在组织内容前,先从医生的工作场景出发,确保内容对准他们的真实需求。

能不能解决我的临床问题:比如减少误诊、缩短治疗周期、降低药物副作用。

会不会增加我的工作负担:比如操作是否复杂、是否需要额外学习成本、是否符合现有诊疗流程。

有没有可靠的依据支撑:医生信任数据,但更信任 “和我相似场景下的数据”。

二、3 个实操策略,让学术内容落地不尴尬

1. 痛点前置,用问题带学术

不要一上来就讲 “我们的研究显示 XX 机制”,而是先点出医生日常遇到的麻烦,再用学术内容提供解决方案。

错误示例:“本研究通过双盲试验证明,XX 药物的有效率达 80%。”(干巴巴,医生没感觉)

正确示例:“您平时接诊流感患者时,会不会觉得部分患者退烧慢、容易反复?我们在 30 家社区医院做过试验,用 XX 药物的患者里,80% 能在 3 天内稳定退烧,比常规方案快 1-2 天。”(先戳痛点,再给学术支撑)

2. 数据场景化,替代抽象术语

把学术数据转化为医生能看见的临床画面,避免堆砌专业名词。

术语转化:不说 “不良反应发生率仅 5%”,而是说 “100 个用药患者里,只有 5 个出现轻微头晕,且停药后当天缓解,不影响后续治疗”。

场景绑定:不说 “药代动力学显示半衰期 12 小时”,而是说 “患者每天只需吃 2 次,不用频繁提醒服药,依从性能提高不少,您后续随访也省心”。

3. 少讲 “我”,多讲 “您”

避免以 “我们的产品 / 研究” 为中心,转而聚焦 “您的诊疗工作能获得什么帮助”。

尴尬表述:“我们的设备采用了最新的 AI 算法,准确率很高。”

打动表述:“用这个设备的话,您看 CT 片时能自动标出可疑病灶,不仅节省时间,还能减少漏诊的可能。”

三、1 个关键原则:控制学术浓

医生的时间有限,学术内容占比建议不超过 50%,剩下的 50% 留给临床场景、实际案例和医生的反馈。比如:

用 1 句话点出医生的临床痛点(20%)。

用 1 个小案例 + 核心数据说明学术价值(30%)。

留 1 个开放式问题让医生参与讨论(20%),比如 “您平时遇到这类患者,更在意疗效还是安全性?”

用 1 句话总结对医生的具体帮助(30%)。

也可以找脉络洞察帮忙解决,脉络洞察的AI套装,有赋能一线代表的客户互动助手,结合全球及国内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,核心能力包括HCP动态追踪、个性化触达话术生成、智能问答等,完全符合药械企业场景,有效帮助一线代表与HCP之间建立信任。

更多精彩文章

了解更多
演示
企微

扫描添加企业微信

企微二维码
邮箱

合作邮箱请发送至

service@medomino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