脉络洞察 | medomino

医药代表拜访技巧之深度研究客户(HCP)

HCP360
LUY 2025-10-29

摘要:

研究 HCP 需明确专业背景、临床场景、沟通偏好等核心维度,通过公开平台、场景观察等高效获信息并转化为沟通策略,可借脉络洞察 AI 助力。


一、明确研究核心:聚焦关键维度,拒绝无效信息

研究HCP不需要收集所有信息,重点锁定与沟通、合作直接相关的维度,精准度远高于全面性。

专业背景:找到学术共鸣点

核心研究方向:查其近 3 年发表的论文,明确他专注的领域(如 “糖尿病肾病”“难治性高血压”),避免聊无关的学术话题。

参与的指南 / 课题:了解他是否参与过诊疗指南编写、临床课题,若有,可从 “您参与的 XX 指南里提到的 XX 用药原则” 切入,快速拉近距离。

学术观点倾向:比如有的医生更认可循证医学数据,有的更看重真实世界疗效,沟通时需匹配其偏好的证据类型。

临床场景:挖掘实际痛点

日常诊疗患者类型:观察科室患者特征(如老年患者多 / 慢性病患者多),比如肿瘤科医生常面对患者化疗后呕吐难控制,儿科医生头疼孩子喂药难,这些都是沟通时的价值切入点。

现有用药习惯 / 困惑:通过科室护士或同行侧面了解,比如 “张医生常用 XX 药,但觉得它‘起效慢’”,后续可针对性分享 “咱们产品 30 分钟起效” 的临床数据。

沟通偏好:避开雷区,提升舒适度

时间偏好:记录医生愿意沟通的时段(如 “李主任每周三下午门诊不忙”“王医生早上 8 点前会在办公室”),避免在其看诊高峰、手术前打扰。

风格偏好:学术型医生喜欢直奔数据,讨厌闲聊;亲和型医生可先聊 1 句临床趣事再切入正题;严谨型医生需提前准备好完整的研究资料,避免 “大概”“可能” 等模糊表述。

二、高效获取信息:用好公开数据,信息真实且不越界

获取 HCP 信息要避免打听隐私,优先选择公开、合规的渠道,同时结合场景观察。

公开学术平台抓专业硬信息:如知网、万方(中文论文)、PubMed(英文论文)。

科室场景观察,捕隐性软信息:

办公室细节:比如墙上挂着XX 学术会议演讲嘉宾的证书,说明他愿意参与学术交流;桌上放着儿童用药指南,可能更关注儿科患者需求。

间接沟通,问第三方,避隐私,沟通对象:科室护士、药房药师、同科室其他年轻医生(需建立在合规、不干扰工作的前提下)。

提问方式:不说 “张医生喜欢什么”,而是问 “张医生平时给患者开 XX 药时,会不会关注起效时间呀?”“李主任对新药的学术资料,更看重哪部分呢?”

首次 / 过往沟通记细节反馈,记录重点:比如医生上次说 “我现在更关注药物对肝肾功能的影响”,或 “你们之前的案例不够具体”,这些都是后续调整沟通策略的关键依据,需及时记在客户档案里。

三、关键动作:将信息转化为沟通策略

研究的最终目的是落地到拜访中,避免收集了信息却不用的误区。

示例 1:若 HCP 研究方向是老年高血压合并心衰

拜访话术可设计为:“王主任,您去年发表的《老年心衰患者血压管理》那篇论文,我特意看了,里面提到‘需平衡降压效果和心功能保护’—— 咱们的产品在 IV 期临床中,对 65 岁以上心衰患者的血压控制率达 82%,同时没增加心衰加重风险,这组数据正好和您的研究方向匹配,您想了解下具体数据吗?”

示例 2:若 HCP 临床痛点是患者漏服药物多

拜访时可直接关联:“李医生,之前听护士说,您这边很多患者总忘记吃第二次药 —— 咱们的产品有每日一次的剂型,上周有个社区医院用了后,患者漏服率降了 40%,这是他们的使用反馈,您可以参考下。”

也可以找脉络洞察帮忙解决,脉络洞察的AI套装,有赋能一线代表的客户互动助手,结合全球及国内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,核心能力包括HCP动态追踪、个性化触达话术生成、智能问答等,完全符合药械企业场景,有效帮助一线代表与HCP之间建立信任。

更多精彩文章

了解更多
演示
企微

扫描添加企业微信

企微二维码
邮箱

合作邮箱请发送至

service@medomino.com